我与父亲的连环画故事——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徐庚生

古稀之年的徐庚生患有帕金森,身体不太好,“中国记忆·连艺人生”访谈组约见徐庚生时,听闻访谈连环画内容,他坚持前往,将父亲徐正平与自己的绘画故事向访谈者徐徐道来。

未完成的《三国演义》

徐正平与徐庚生都是优秀的连环画家,徐庚生的绘画受到父亲徐正平的影响。徐正平少年时期开始在书店当学徒,老板同时也是绘画老师。三年左右,徐正平出师,与徐宏达合作了《桃园结义》,后来开始自己画一些传统连环画,代表作是《三国演义》。

徐庚生回忆徐正平创作《三国演义》时的情形,说:“那时我4、5岁,印象中父亲打草稿都要翻来覆去的画,直到满意,每天都到很晚。他画的《三国演义》同其他的画家不太一样,形比较准,神也很好。《三国演义》中马战很多,父亲对马的研究也下了一番功夫,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,在人物造型上也很讲究,他着重表现内心世界,通过习惯性的动作来表现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之前,父亲创作了《捉放曹》,封面是程十发画的,其中一部分稿子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派上了用场。《捉放曹》中有一个情节是吕布提刀进入董卓卧房,董卓从镜子中看到背后的吕布,一下坐起来,慌得很。为了塑造好董卓的形象、心理,父亲琢磨了很长时间,还要我做模特演董卓,他仔细观察造型,很用心。《捉放曹》是我最喜欢的作品。后来父亲又创作出了《空城计》,风格提高不少,在司马懿、诸葛亮等人物的表情、形象刻画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。”

徐正平当时的约稿很多,除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,也为其他出版社供稿。老版的《三国演义》,六十本一套,1966年之前出过一套。之后,出版社想要出一套风格更统一的《三国演义》,决定让徐正平重新画一套,徐正平创作了《空城计》、《战长沙》等,但是中途文革开始,只能被迫搁笔。徐庚生说:“如果不是文革,父亲会一直画到老。”

文革中,年近六十的徐正平创作了《石达开》,为了真实,他在外几个月,根据石达开征战的路线溯长江而上,到金沙江,四川,走遍了整个西南,兜了半个中国。《石达开》是徐正平正式出版物中的封箱之作。

受父影响接触绘画

“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。”徐庚生说,“小时候,父亲画完了,有时叫我去看,那时我还小,对绘画没有概念,现在想来,这应该是最早的启蒙。后来大一点,他画的时候我喜欢凑在旁边看,看他起稿、勾线,潜移默化地,我也爱上了画画。1962年,父亲因为连环画获得劳动奖,当时我在杭州上学,在镜头中看到父亲跟赵宏本一起去北京开会领奖,我心情很激动,写了一篇文章讲述父亲学画的艰苦过程。父亲作画真的很不容易,连环画是一个辛苦的工作。”

80年代初期,徐庚生从儿童插图起步,着手画连环画,先是临摹。1983年左右,徐庚生与父亲徐正平合作了《真假国王》,这也是唯一一本合作的作品。其中起草、小构图、铅笔稿由徐庚生完成,勾线由父亲徐正平完成。徐庚生力图摆脱传统造型,吸收了壁画等其他作品的造型,使得这本书有一定创新。

后来,徐庚生从浙江美院毕业,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。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,徐庚生做过背景、美术设计,最后做了动画片导演,他导过不少电影,如四大名著、《封神榜》等。期间,徐庚生出版了连环画——《天书奇谈》。创作过程中借助了电影,将影片中风景画面重新做文字编辑,然后设计版本,每一幅画的创作都很用心。他最喜欢的作品是为上海人美创作的阿拉伯故事《波斯医生》,故事来自《天方夜谭》,主要靠业余时间作画。此外还有表现爱斯基摩人的《李森卡跟他的熊》,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创作的《岳飞》,造型夸张变形的《三打祝家庄》、《三打白骨精》。还有《中国成语故事》,每一套的风格都不一样,篇幅短小,在风格上一直探索、变化,发表《中国成语故事》的时候,徐庚生用了笔名——徐坷。

“父亲在构图方面很讲究,吸收了很多电影的手法,他注意到连环画的构图与电影分镜头的关系。这对我影响也很大。”在画电影分镜头台本时,他认同了父亲关于连环画与电影分镜头的关系,后来在吉林动画学院教书时,他曾开设“分镜头台本与连环画创作的关系”的课程。他说:“连环画是静态,电影是动态,构图不断变化。连环画有文字内容,画面可以跳跃;电影用动作讲故事,画面要衔接,有一定的规律性,太过跳跃,观众会看不懂。连环画创作,人物与背景是一起构图的,但是动画片不同,首先画好分镜头画面、关键动作,然后由美术设计把镜头放大。其中人物与背景分开画,之后合成。分镜头台本在电影中起到80%的作用,决定片子的好坏。苏联50年代的电影导演都是美工出身——《静静的顿河》,《斯大林格勒》等,《静静的顿河》中每一幅都像油画,导演的水平很高,在这方面,中国的导演需要学习。”

连环画功不可没

“很多连环画家都很了不起。”徐庚生说:“小时候对刘继卣的印象很深。年轻的时候喜欢华三川,顾炳鑫,王弘力,许勇的《白求恩在中国》和表现台湾人民推翻荷兰的连环画,王弘力的《王者》,刘旦宅的《屈原》,还有沈尧伊的《地球上的红飘带》,贺友直的《山乡巨变》首屈一指,开创了连环画的新的方向,具有创造性。此外,小时候我跟黎鲁住在一栋房子里,受到很多黎鲁的影响。黎鲁是老社长,父亲重画《三国演义》,他很支持。”

对于连环画以后的发展,徐庚生说:“对连环画的宣传、保护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必须发展保存下去,在全世界来讲,中国连环画是独特的,它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。”